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視頻講話中指出:“‘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是鑒于公共教育和增強民衆生态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于2000年12月20日通過了第55/201号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是聯合國環境署提議的國際性主題紀念日,它的确立可以提高國際社會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的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态系統,對經濟發展、消除貧困、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都有幫助。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官宣的2022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口号是“為所有生命構建共同的未來”(Building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life)。2022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徽标由四個部分拼接而成,各個部分都被賦予了深刻的含義。左上有北極熊的圖案的部分表示“科學與知識”,右上有鵝圖案的部分表示“保護生物多樣性”,左下有女孩和花卉圖案的部分表示“人、文化和生物多樣性”,右下有樹和蜜蜂圖案的部分表示“健康、食品和生物多樣性”。(圖片引自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網頁https://www.cbd.int/biodiversity-day/logo)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态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随着環境的污染、森林砍伐、植被破壞、濫捕亂獵、濫采亂伐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已受到嚴重威脅,許多物種正變成瀕危物種甚至滅絕。而物種一旦消失,永遠不會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食物鍊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
中國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特别豐富的國家,被列為世界上12個生物多樣性特豐國家之一。在生态系統多樣性方面,我國擁有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濕地等地球陸地生态系統,以及紅樹林、珊瑚礁、海岸濕地、上升流等四大海洋生态系統。在物種多樣性方面,根據《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1版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7950個,包括物種115064個,種下單元12886個。在遺傳多樣性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栽培作物1339種,其野生近緣種達1930個。我國是世界上家養動物品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家養動物品種576個。
内蒙古擁有森林、灌叢、草原與荒漠等地帶性生态系統和濕地、沙地等非地帶性生态系統。内蒙古已知大型真菌約1500種左右,苔藓植物600多種,蕨類植物68種,種子植物2551種;還有很多藻類、地衣和菌類至今未能采集鑒定。内蒙古已知昆蟲有7000多種,蜘蛛350多種,魚類114種,兩栖動物8種,爬行動物27種,鳥類442種,哺乳動物136種;還有很多無脊椎動物至今還未能采集鑒定。作為重要的遺傳資源,内蒙古有不少栽培牧草的野生祖先和近緣種以及有蒙古牛、蒙古羊 、蒙古馬等不少特色家養動物地方品種。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有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建立基因庫和構建法律體系四個方面。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樹木園、種子庫以及構建和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等相關國際公約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相關法律法規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具體措施。
每個物種對于地球而言都有我們已知或未知的特殊意義,隻有讓它們生存下去,與它們和諧共處,這種意義才能繼續得以存在。我們要知道,和千千萬萬個其他物種一樣,我們隻有一個作為共同家園的地球。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讓我們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要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為所有生命構建共同的未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