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新聞動态
閱讀新聞

我院師生參加“第六屆中國民族植物學學術研讨會暨第五屆亞太民族植物學論壇

[日期:2012-08-15]

      8月5日—8月7日,由中國植物學會民族植物學分會(籌)和甯夏醫科大學主辦、甯夏醫科大學藥學院和甯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承辦的“第六屆中國民族植物學學術研讨會暨第五屆亞太民族植物學論壇”在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舉行。我院院長哈斯巴根教授帶領民族植物學與植物資源學和生命科學史學術團隊蘇亞拉圖、敖恩寶力格、莎日娜等部分成員以及本學科方向碩士研究生王琴、濤麗、常日輝、蔚林格格、劉蕊、娜日蘇、蘇雅拉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為“民族植物學與民族藥物學”,設置了民族植物學研究動态與最新進展、民族傳統藥物知識與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與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關系、民族地區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幹旱地區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5個專題。哈斯巴根教授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雨華研究員共同主持了“民族地區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專題報告會。
      來自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蘇、浙江、湖南、廣西、雲南、青海、甯夏、新疆、台灣以及美國、英國、韓國、印度的18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哈斯巴根教授代表今年5月份赴法國參加國際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做了題目為“第十三屆國際民族生物學學會大會簡介”的報告;我院教師蘇亞拉圖、敖恩寶力格和莎日娜分别做了題為“内蒙古阿魯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資源及其民族植物學研究”、“18種蒙藥用植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較研究”、“《禦制滿蒙合璧文鑒》的民族植物學價值”的學術報告。研究生王琴和濤麗分别制作題為“中國西部牧區披堿草屬牧草資源及其核型”和“蒙古文《種子植物學圖鑒》的民族植物學價值”的展闆進行了牆報交流。本次會議決定,“第七屆中國民族植物學學術研讨會暨第六屆亞太地區民族植物學論壇”将于2014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召開。

 

相關鍊接:

 

      民族植物學是研究人與植物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一門新興學科,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滲透的特色。民族植物學主要研究傳統植物學知識,包括人類對植物的認知、利用、保護和管理的傳統知識與技術實踐。中國各民族認知和利用植物的曆史悠久,在數千年的生産和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豐富的保護和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傳統知識、革新和實踐。自上世紀以來,全球經濟化迅速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及生态環境産生了重大影響,尤其對生物資源供求、生态安全,食物安全、人類健康、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均帶來了巨大的新挑戰。我國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均已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生态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受到巨大沖擊,對我國未來發展帶來許多不确定因素。民族植物學與我國經濟發展和各族人民的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特别是與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态保護、傳統醫藥文化和藥物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等領域關系十分密切。民族植物學在應對全球經濟化和氣侯變化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首屆中國民族植物學學術與産業發展研讨會”于2002年10月在浙江杭州召開,主題是“民族植物學與天然産物研究開發”;“第二屆中國民族植物學研讨會暨首屆亞太地區民族植物學論壇”于2004年8月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召開,主題是“民族植物學與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第三屆中國民族植物學學術研讨會暨第二屆亞太地區民族植物學論壇”于2006年11月在江蘇南京召開,會議主題為“民族植物學和藥用植物”;第四屆“中國民族植物學學術研讨會暨第三屆亞太地區民族植物學論壇”,于2008年8月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會議主題為“民族植物學和農業生物多樣性”;“第五屆中國民族植物學學術研讨會暨第四屆亞太地區民族植物學論壇”于2010年9月10-13日在首都北京召開,會議主題是“民族植物學發展與傳統知識保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