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黨群工作校友介紹
閱讀新聞

85級校友-張旭介紹

[日期:2012-07-15]

 

      張旭,女,1968年生,85級生物系校友,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美國EMORY UNIVERSITY醫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博士後、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博士,南京師範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碩士,伟德国际weide生物學專業學士學位,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專業進修,浙江大學系統生物學專業進修。承擔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寄生蟲學、細胞生物學及中醫藥專業英語翻譯等的教學。江蘇方劑重點實驗室“新技術在方劑研究中的應用”學術帶頭人,江蘇省中藥炮制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室主任。承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評價專家庫同行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交流專家庫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人等。美國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創辦會員,中國免疫學會會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世界感染雜志編輯委員會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

  基于系統生物學揭示中醫藥複雜體系多樣性研究

學術成就與研究成果:

  以中醫傳統的治法理論和方藥配伍理論為基礎,圍繞養陰藥,從複方配伍到有效部位及成分的分離提取,對複方、配伍、部位、成分進行系列研究,以血管内皮細胞VEC為靶點,建立了多因素導緻的VEC損傷模型,利用流式細胞術、激光共聚焦顯微術、基因芯片等技術揭示複方及成分保護VEC 抗血瘀的作用機理,進行了信号通路及基因譜表達的系統生物學研究。

  創建了養陰藥及其成分的VEC基因調控譜,運用全基因組芯片創建了病理條件下養陰藥及其不同配伍對VEC的全基因組表達譜;運用功能基因芯片創建了養陰藥成分對内皮細胞功能基因、細胞周期基因、細胞凋亡基因、信号轉導等功能基因的調控譜,為今後進一步研究中醫藥治療“瘀血性”疾病的理論和有關新藥的研制提供了基因靶點。

  與美國EMORY UNIVERSITY藥理系高通量篩選中心進行的國際合作,基于高容量分析平台,以調控生命活動信号轉導分子網絡為靶點,對複方及部位/組分/成份的調控從瞬時磷酸化水平、基因及蛋白表達水平進行系統生物學探讨,并分析腫瘤細胞的生存、凋亡、血管生成特性及腫瘤侵襲力等作用,科學闡釋複方的分子藥理機制與物質基礎,建立體内外複方在不同時相、不同途徑作用的功能譜,豐富和發展複方配伍理論。

  發表學術論文、著作百餘篇部,9項專利獲得授權。目前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優秀人才、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主要成員、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獲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二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醫藥診療技術及特色産品應用研究”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

 

Baidu
sogou